故宮排隊10小時,結果《清明上河圖》只能看兩眼就被趕著走?
“排隊流動看展,強制要求參觀順序,不許超過前面觀眾,不能上廁所,觀眾和工作人員爭吵不斷,《清明上河圖》看了兩分鐘就被催著走。”LVMH在復旦招人稱福利是穿美美工服做富人生意?
低年級的一邊忙著實習一邊忙著觀察前輩們的秋招態(tài)勢,為日后積累經驗;高年級的一邊忙著實習一邊忙著寫論文一邊忙著秋招,宛如一塊滾刀肉在招聘的砧板上被來回碾。打工人流行花30元喝杯「液體咸蛋糕」
對于不愛喝水的年輕人而言,嘴里總得有點味兒,于是,一三五果蔬茶,二四六咸法酪,周天喝膩了就來搓頓火鍋吧,誰說紅湯不算湯。上海人,半夜在博物館續(xù)命
一邊是凌晨也要認真學習的上海市民,導致想買0點到6點的觀展票都得找黃牛;另一邊則是重生之法老在魔都上夜班,“整個館內堪比春運,法老都快被吵醒了”。英國全是速凍貨的窮鬼超市開進北京
外賣優(yōu)惠券成了平臺對打工人的大型服從性測試?
當然,至少你知道了平臺會監(jiān)測你的一舉一動,調整你的紅包概率。下次再點開外賣App發(fā)現點了一周的8元奶茶又恢復20一杯的時候,你可以安慰自己,“忍兩天,平臺就會知道損失了我這個用戶代價有多大?!?/div>05后高考完靠「爆改三件套」重新養(yǎng)一遍自己?
護眼護牙又護膚,這屆考生在暑假惡補健康課。剛剛結束高考的學生,依然很忙。忙什么?忙著用暑假重新“把自己養(yǎng)一遍”。圍觀上海灘「風水大戰(zhàn)」成打工人新樂子
消費奢侈品原來不止是花錢買美麗廢物,也可以是找樂子、聽故事、學風水。離了大船海妖鉆石鳥,誰還能做出這么大陣仗逗我笑。打工人花3元買瓶「信息素香水」自測體味?
香水和人格測試本就有異曲同工之妙,都可以提供快速、明確的自我認知,都可以作為簡便、高效的社交貨幣,都在向自己也在向他人回答:我到底是個啥人。如今兩相結合,獨特性和歸屬感雙管齊下,信息素香水還是太會做生...今年打工人狂買的斜肩短袖有種「經濟上行的美」?
我們在討論經濟上行美的時候,到底在討論什么?像是在懷念過去那個充滿朝氣、回不去的18歲。只剩下懷念和不斷地懷念,于是時尚是一個輪回,露肩女裝流行了一次又一次,y2k的風吹也吹不盡。TikTok上打工人開始抽更適合夏天的「冰鎮(zhèn)香煙」?
期待“蘋果時間”“護手霜時間”“健怡可樂時間”終于像“抽煙時間”一樣深入人心、無需過問的那一天。作為一個不抽煙的人,我也想每天堂而皇之下樓散兩趟步。憋屈打工人花10元體驗「心理咨詢平替」邊哭邊話療?
對哲學的需求也在新興行業(yè)里涌現出來——當然不止咨詢和脫口秀行業(yè),一些AI公司開始大量招募哲學畢業(yè)生做“人文訓練師”,教AI如何在一些觸及邊界的問題上平衡提問者的情感和法律法規(guī)底線,讓AI的回答“更有人...香皂升咖變藝術品,158塊一串好難用?
變貴變精致、席卷手作小攤和生活家們的高貴小皂叫做【香皂葡萄】,綠的紫的水晶漸變要啥版本有啥版本,能正常洗手用也能當香氛當藝術品送給朋友,輕輕松松就賣到了三位數。多少打工人被騙進「精致版大廠」?
當其他人自嘲“你說粉領嬌嫩,如今月薪3000”時,文科生找工作的鄙視鏈頂端始終站著“三巨頭”:奢侈品集團、快消集團、以及時尚頂刊。
- 入駐創(chuàng)投號
- 尋求報道
-
投資界APP下載